(一)积极扭转经济增长不公、贫富差距分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国家应重点鼓励产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加速带动城镇化发展。目前,由于东部地区人力成本日益增加,一些制造业厂商正向内地城市布局扩张。这些举措,一方面降低了转移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中西部居民的收入,同时给该地区带去新的知识和技术。内生理论认为,知识和技术具有外溢性,使得中西部地区可以无成本或以很低的成本向东部地区吸取经验,取得“示范效应”。中西部地区在引进技术的同时,还要注重技术的改造提高,并保持持续性,促进本地区技术水平的快速进步。[5]此外,国家还应运用税收等财政政策,对低收入地区和群体给予倾斜和优惠,增加他们的收入水平,以有效提升消费、提高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二)着力解决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国家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家庭居民的后顾之忧,使巨大的内需得到释放,实现以扩大内需消费为主的经济增长。
国家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推进,并扩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实施范围,着力拓宽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使科技人员释放创新活力。[1]加强教育、科技和生产的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知识、科技和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扭转相互割据封闭的局面,实现资源共享。优化科技的内部运营机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等,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鼓励技术革新,加强经济增长动力。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粗放型到集约型发展
全面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着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科技与服务业,尤其是高端的战略新兴产业。
加强研发投入,积极鼓励移动互联网、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的快速成长,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良好局面。
继续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
(四)改善劳动力资源整体素质水平不高、高素质人力资本匮乏的现状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增长持续和长久的源泉与动力。因此,提高劳动力素质,是促进解决前三个问题的根本和关键所在。
1.促进教育公平,增加劳动流动性,加速我国人力资本积累
政府应平衡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投入,改善贫困地区的教学水平和基础建设,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上调国家助学贷款资助标准等措施继续促进教育公平。积极倡导个人终身学习,促进技术革新。建立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大力伲进劳动力转移以提高工资收入。[5]
2.利用各界资源,加强经费投入和管理,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
我国教育投资不足,使得人力资本投资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支撑经济增长。政府应继续加大教育经费和科技经费的支出力度,提高科教经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2014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首次超过了4%,[1]教育投资不足的局面正逐步得到改善。此外,政府还应积极激励和吸收海外华人华侨、社会团体组织、个人的捐资助教,优化内部管理,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