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可持续发展自提出至今不断增加着新的内涵,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决定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本文构建区域农业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对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计算评价,分析河北省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社会发展水平、政策和生态环境变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影响,为更好地促进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河北;农业可持续发展;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2月16日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及发展历程
可持续发展概念出现于国际社会关于环境问题讨论日趋激烈的20世纪70年代末,1987年联合国42届大会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其实质是寻找代际公平。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计委等部门联合参与编制《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在对世界发展和中国未来国情发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可持续农业。2015年《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提出大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建设美丽中国,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完成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和生态可持续性三个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目标。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反映和评价特定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提供经验借鉴。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位于华北地区腹心地带,京津外围。2015年《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将农业可持续发展分区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而河北省中南部为优化发展区,北部为适度发展区。
二、指标选取及分析方法的选择
近年来,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尤其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通过了主旨针对农业的《21世纪议程》,推动了世界各地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并不断发展到以评价体系及相关模型构建为重点的定量研究。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Gustavson等在PSR概念的基础上,选择了23个指标进行流域可持续性的评价,其评价侧重于流域自然生态的基础可持续性;欧共体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建议的人均耕地、土地利用变化、农业能源、化肥和农药的使用5个指标监测农业状况,能较好揭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但相对忽略了农业发展水平的实时监测;中国农业持续发展和综合生产力研究组和农业部农业资源区划管理司制定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和林卿等提出的包括: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指标体系(2个层次、16个二级指标)、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3个层次、3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3个层次、3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应该说国内所建立的评价体系相当完备,但也必然趋于庞杂,因其更具有宏观性和综合性而难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