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会组织系列:搭建支持型平台
依托民间社会新设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2008年8月,上海市卢湾区五里桥街道建立上海市第一个社会组织服务中心。2010年浙江宁波海曙区成立全省第一家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由民间专业机构负责日常管理,为社会组织提供相互交流、孵化、登记和项目运作等全方位的服务。2011年,浙江省江干区凯旋街道率先成立杭州市第一家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名为“凯益荟”),机构性质是民办非企业,主要职能是为辖区内社会组织提供备案登记、年检评估等;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地和更具个性化、更贴近需求的专业支持。2011年底,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立山街道成立了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对社会组织进行集中管理。2013年5月,山东省泰安团市委建立“泰山青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其职能和定位是构建一个聚合青年社会组织的载体,发挥社会组织孵化、整合、服务和引领的功能。
为什么选择依托民间社会成立新机构,而且机构性质都是民办非企业?调研中了解到,这一类新设机构是政府组织下的非政府组织,地方政府试图用行政资源撬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协同并不意味着当前社会天然地能承担起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地方政府意识到社会协同需先培育社会及社会组织本身。社会组织序列的新设机构传递出地方政府改变了自己直接生产服务或成立新的事业单位生产服务的传统思维,一是成立社会组织(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二是体制内群团组织拓宽职能(如增加枢纽职能),整合既有相关领域同类社会组织。政府通过购买此类组织的服务,培育出社会内部互相支持的力量发展社会。
上述地方社会管理新设机构的情况可用表1对比呈现:
表1 典型新设机构的经验特征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如表1所示,综合分析不同机构序列新设机构的特征,党委系列通过领导高配、强化统筹协调,党委社会管理职责实体化;政府系列整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实现基层社会管理资源下沉,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整体化;在社会组织系列成立民办非企业法人组织(支持型社会组织),政府部分职能社会化。这三大序列新设机构基本呈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社会体制改革趋势,党委、政府、社会在职能上有分工也有联动,同时形成了互补关系。但在实践中,新设机构也呈现一些新问题(如扩权,职能交叉等),老问题更加突出(如基层行政化趋势等);进一步增强了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的复杂性。
三、地方社会管理新设机构存在的问题
(一)党委序列:新设机构职能交叉与上下不对口问题
在原有党政社会管理机构中嵌入新设机构,打破了原来的党政部门间职责格局。社会建设涉及多个职能部门,某地方党委新设机构的负责人在访谈中表示“新设机构做少了发挥不了作用;做多了又避免不了职能交叉。事实上社会建设各项工作条条在做,块块也在做。”受访者表示“区社工委在社会管理的政策制定与实施等方面,与下辖街道以及民政等职能部门的职责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交叉。具体来说,社会组织建设和社工队伍建设,社工委和民政部门有职能交叉” 。在实践中,在地方党政关系制度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创设的社会管理党委机构与政府职能部门形成了权责不统一的局面,出现有权无责、有责无权的现象。调研发现,已成立社工委的受访者感叹“社工委,社会办统筹协调也不顺,工作依赖于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书记是组长,市长是第一副组长,这样做就没有边了,不利于权力与责任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