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简要概括长株潭城市群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长株潭城市群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分析。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建立完善制度,强化生态补偿;强化环境治理,提高环境质量;注重环境立法,严格执行法规等四个方面,提出了长株潭城市群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构想。
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环境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在这个系统里环境与经济相互促进、互相制约。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以资源环境的持续利用为前提条件,发展经济又能为环境的保护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只有坚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也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首选地区之一。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曾经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项献,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该地区环境质量的严重下降,并已经逐渐成为制约长株潭城市群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关注长株潭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状况,针对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制定实现长株潭城市群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尤其紧迫。
一、长株潭城市群环境与经济发展分析
(一)长株潭城市群资源与环境发展现状:(1)大气污染方面,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长株潭地区大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长株潭也由此成为全国酸雨重度污染城市。大气质量最差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人口密集区、重工业区。影响长株潭地区大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氨氮化合物、二氧化硫等。近年来,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激增,汽车尾汽排放量大增,氮氧化物污染呈逐步升高态势,大气污染以冬季最为严重,夏季相对较轻;(2)水污染方面,作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工业聚集区,长株潭三市污水排放对江河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尤其是湘江中下游河段,主要污染包括大肠菌群、高锰酸盐、溶解氧、挥发酚,以及氨氮、石油、铅、镉、汞等。此外,城市周边多处垃圾场所,因自然降水而形成垃圾污水,使周边水塘、水井、河道受到水源污染,给居民日常生活造成困扰,甚至引起民事纠纷。加之农业生产过程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造成了水体污染;(3)土壤污染方面,在长株潭地区,土壤中Cd、Cu、Zn、Pb、As等重金属污染尤其严重,各种金属污染物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全国和省内平均水平。长株潭地区土壤污染与工业生产特点基本相符:株洲作为工业重镇,冶炼产业发达,重金属污染尤其严重;(4)其它方面,一是城镇居民生活排污问题,长株潭地区年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超过3亿吨;二是水土流失问题,水土流失一方面造成了地表植被破坏,影响地表面的水源涵养能力;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河道、水库淤积,影响河道泄洪、水库蓄水。此外,随着长株潭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医疗废物污染、电磁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问题也日渐突出。
(二)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地处湖南省中部偏东位置,市区中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构成天然的“金三角”,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也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城镇密集区,土地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1300多万。经济总量占湖南全省的70%以上,生产总值占全省的30%以上,是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2010-2015年间,长株潭地区保持了GDP年均增速超过9%,高于全国平均速度2个百分点以上,2015年GDP总量超过3500亿元。自20世纪50年代起,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就为实现三城牵手而不懈努力。200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因此成为国家促进中部崛起一体化的战略支点和湖南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其全面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新机遇。特别是近年来,长株潭城市群经济总量增长迅速,经济结构日趋合理,经济活力日益突显。在产业发展方面,长株潭城市群以园区为突破口,优势产业聚焦效应日渐明显,形成了以中联、三一、长丰等为核心的长沙重型机械、汽车制造集群,以株洲电力机车等为核心的城市轨道制造集群,以湘钢、衡管等为核心的精品钢材制造集群。
二、长株潭城市群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分析
(一)资源与环境发展问题:从资源与环境发展现状来看,尽管长株潭城市群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由于之前环境欠账较多,加上“高污染、高排放”经济发展方式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转变,环境污染问题仍然严重,致使未来的环境治理、环境改善依然面临巨大考验。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长株潭工业主要以冶炼、化工、电力为主,工业污水的排放量较高,而且其发展趋势起伏不定,环境污染问题形势严峻;二是湘江治理是长株潭城市群环境质量改善的一个关键因素,而湘江治理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生态补偿、加大治理的资金投入等多方面入手;三是环境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尤其地方性法律法规的缺乏,国家层面的环境法规又不一定能够真正适用于长株潭城市群,导致对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的法律制裁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