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共同配送可以解决零售物流中一项重要的实践矛盾,即品种多、批量少与低配送成本运作之间的矛盾。通过阐述“7-11”及印度盒饭配送两家国外企业典范,分析了郑州市商贸领域物流配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郑州市零售企业共同配送的模式选择。
关键词:郑州;共同配送;零售企业;模式
共同配送,是由两家以上企业联合起来,共同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其在配送中心或者相当于配送中心角色的组织安排下经过统一计划、统一调度展开的,通过配送活动的规模化降低商品物流成本,进而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本质是多家企业采取多样化的配送方式,通过横向联合,达到集约协调、求同存异,效益共享。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哈灵顿仓储服务公司就将Quaker公司、Pillsbury公司、General Mills公司等多家公司的日用食品杂货订单整合成一个订单,然后整车运输发往同一个销售商,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当时,这样的配送模式被叫作“库存整合”,其与今天的“共同配送”如出一辙。共同配送主要有两种运作形式:一是由一个配送企业对多家商店进行配送。即由一个配送企业集结某一地区内多家商店的要求,统筹安排配送批次、路线及货物数量,全面进行配送;二是仅在送货环节上将多家商店待运送的货物混载于同一辆车上,然后按照商店的要求分别将货物运送到各个接货点,或者运到多家商店事先约定设立的接收点处。这种配送方法有利于节省运力和提高运输车辆的货物满载率。
随着消费者消费个性化的到来,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价格将恰当的商品送到恰当的顾客手中,无疑成了商店制胜的法宝,于是其大大推动了多品种、少批量、多频度的配送。面对上述情况,共同配送在国外应运而生,且得到迅速发展。这种共同化的物流作为企业物流战略发展的新动力与新方向,旨在弥合流通渠道中企业规模与差异化需求矛盾,统一商品配送管理,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并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1国外企业共同配送模式革新性分析
随着生产和流通的快速发展,国外企业对物流配送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物流配送的运作模式也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和组合。其整体发展趋势是“自给自足”式的配送中心逐步缩小,而逐渐转向商品配送社会化、物流配送共同物流化、设施共享化。其中,“7-11”便利店和印度“达巴瓦拉”堪称共同配送典范。
1.1“7-11”便利店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零售业为了加快并提升供应物流效率,开始探索向店铺共同配货等新的共同物流方式,且在便利店零售领域逐渐开始普及。比如,便利店总部向各个连锁分店采取共同配送的配送模式。日本的“7-11”企业是全球零售业中规模最大的便利店,其销售商品品种近3000多个,且每年有70%的商品都要更换调整完善。在共同配送模式上,“7-11”改变了以往由多家特约批发商分别向店铺配送的物流经营方式,转向由各地区窗口批发商统一收集订单货物,并向所辖区域内的各分店店铺实行集中配送,这样一来,配送距离缩短,配送时间缩短,配送费用降低,同时也减轻了“7-11”管理批发商物流的工作量,这被“7-11”称为物流通路集约化。随着物流量增大、物流品种增多及7-11店铺规模的发展,物流通路的集约化逐渐不能完全符合便利店彻底降低物流费用的要求,特别对于便当、牛奶等每日配送的商品来讲,各产品窗口批发企业分别向店铺进行配送,费用仍然居高不下。于是,“7-11”又考虑将物流通路集约化转化为物流共同配送系统,即按照不同地区和商品群划分,组建共同配送中心,由中心统一接纳订单并统筹集货,然后再向各店铺配送。通过逐步推广共同配送,“7-11”在十多年之内将送货车辆从72辆减少至12辆,且交通流量削减了83%,其通过共同配送系统配送的商品占所经营商品的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