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美术学科多年来一直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列为学科教研的重中之重。全市教研员和广大美术教师从有利于学生发展出发,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多角度开发利用美术教学资源,其中案例丰富,不胜枚举。
一、薪火相传——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天津的民间美术种类多,影响大,如年画、风筝、泥人砖刻、剪纸等,有着极大的开发利用空间(图1)。天津市西青区美术教师将杨柳青年画开发为课程资源,吸收杨柳青年画艺术特征,运用多种表现方法进行教学实践,挖掘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文化素养。(图2)
南开区师生们被老城里拆迁抢救下来的砖雕打动,把砖雕资源引进美术课堂,带领学生走进老城博物馆,拜访砖雕收藏家,大胆进行课堂实践,使民间文化通过砖雕课程,在手、眼、脑的协作中薪火相传。(图3)
河北区成立了剪纸区本课程研发小组,探索总结出切实可行的剪纸教学思路和策略。(图4)
二、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发掘地方自然资源
天津市自然环境优越,有着取之不尽的美术课程资源。农村地区教师利用当地易得的农作物,如秸秆、植物叶子及根茎、果壳等,通过巧妙构思,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静海区乡镇教师将手中的普通玉米根通过因势象形的修剪、切削、组合,制作出一件件灵动传神的作品。(图5)
津南区美术教师发动学生向家长和有编制技艺的人学习芦苇的编织技术,带领学生到周围的苇板厂参观。课堂上,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在制作中感受到了平凡之美。(图6)
三、俯仰之间——独特建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天津市解放北路矗立着多种风格的西式建筑,其建筑样式、装饰柱头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欣赏资源。坐落在子牙河畔的平津纪念馆则被红桥区教师开发利用为雕塑欣赏合作学习的资源。
和平区的“小洋楼”文化研究,通过分析、欣赏、感受小洋楼的造型美、材料美、色彩美,感受、理解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图7)
四、场馆淘宝——对博物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河西区第四十二中学离天津市博物馆较近,学校美术老师非常注重开发博物馆教育资源,并将之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该校老师到博物館做志愿者,通过对馆藏珍品的深入研究,为学生开设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传统文人画专题鉴赏》课程,还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服务。(图8)
五、点石成金——对废弃物品、材料的开发利用
以艺术的眼光,对废弃物品、材料进行开发利用,是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成果丰富多彩:有利用废弃的瓶罐进行装饰的工艺饰品、用干草花叶进行造型的装饰画、用地毯厂的下脚料开发的地毯线头粘贴,还有用卵石进行构思的卵石画、用蔬果进行拼摆的蔬菜造型、用废旧绒线制作的壁挂毯等。(图9、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