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成本分担机制;利益相关者
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的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现代学徒制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对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这项制度安排经过几年的试点和实践,职业院校普遍感觉步履维艰,困难重重,“政府、学校热,企业、学生(学生家长)冷”,究其根源,在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合理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成本分担机制。
1
现代学徒制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与利益博弈
1.1 利益诉求
现代学徒制培养项目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政府、职业院校、企业和学生(学生家长)。每个利益相关者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政府的利益诉求主要是通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探索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整体技能水平,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保证充分就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职业院校的利益诉求主要是履行自己的人才培养职责,不断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社会的服务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合格毕业生。企业的利益诉求主要是获得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高企业竞争力,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声誉。学生(学生家长)的利益诉求主要是提升其专业技术技能水平,获取满意的就业岗位和职业发展机会。
1.2 利益博弈
1.2.1 学校与企业
学校和企业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双主体,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学校和参与企业又存在各自的利益诉求,在成本分担上学校从自身利益和学生利益考虑,希望企业在学生工资、实训安排投入、学生工伤保险、安全保险以及学生奖学金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投入;企业从人力资源建设和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引进上,也愿意给予投入,但企业考虑的是企业在人才培养的参与度、人才专有技术技能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在企业的服务时间等因素,由于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因此,企业目前不太愿意进行更多的投入,希望学校投入更多,由此,形成了学校和参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博弈。
1.2.2 参与企业与非参与企业
由于我国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制度层面的不完善,人才的自由流动性导致部分学徒制毕业学生达不到培养企业的服务年限,使非参与企业不对称性地从人才市场获取了学徒制毕业生,非参与企业“搭便车”的行为,极大的挫伤了参与企业的积极性,这种参与企业和非参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博弈,是目前导致我国现代学徒制“企业冷”的主要根源。
1.2.3 企业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