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终极天理;实在性;内在性;朱子;象山;阳明
摘要: 在宋明理学终极天理的实在性上,朱子、象山、阳明均持肯定态度,只是阳明强调心理一体,心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在终极天理的内在性上,朱子兼强调其内在于万物与内在于人的两个方面,所以他的工夫论既有向外的“道问学”,又有向内的“尊德性”;象山和阳明强调其内在于人上,故而他们的工夫论重在向内的“尊德性”。由于象山没有指出心在本体论上与终极之理是一体的,所以他并没有详细论证心对于外物的统摄地位。这一点直到阳明才得到了较好的处理。
中图分类号: B82-0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2435(2014)05062107
第5期刘笑非: 朱子、象山和阳明哲学终极天理的实在性与内在性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2卷学界关于宋明理学的分系,有以传统的朱陆两系说、劳思光为代表的一系说、牟宗三和冯友兰为代表的三系说,以及晚近向世陵提出的四系说。①尽管这些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分系原则,在总体来看,他们共同之处在于:朱子一系与陆王一系的区分。这种区分在南宋朱子
收稿日期: 20140220
基金项目: 安徽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资助(33190068)
作者简介: 刘笑非(1977-),女,山东曲阜人,副教授,博士后,主要研究宋明理学、朱子学。
引用格式: 刘笑非.朱子、象山和阳明哲学终极天理的实在性与内在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621-627.
①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可以参考向世陵《“接着讲”与理学的“被讲”——冯友兰、张岱年先生的宋明理学三系说研究》,《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向世陵《理学的流派与性学的价值》,《哲学研究》1999年第9期;向世陵《“性与天道”问题与宋明理学分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林维杰《宋明儒学之分系问题及其诠释学上的意涵》,《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和象山辩论的时候就已开始,一直影响至今劳思光认为整个宋明理学的发展都是以回归孔孟之学为宗旨的,因此主张不应把宋明理学分为几系,而是分成三个阶段:早期以周濂溪、张横渠为代表,着重讲“天道”,宇宙论和形而上学的成份较多,是宋明理学的早期发展,距离先秦儒家最远;中期以二程和朱熹为代表,着重讲“理”,基本没有宇宙论的成分,但仍保留有形而上学的成份,已较为接近先秦儒家,但形上学成份仍重,和孔孟仍相当不同;晚期以陆象山、王阳明为代表,着重讲心性之学,是回归孔孟运动的成熟时期。因为孔孟之学就是心性之学,没有宇宙论和形而上学成份,所以直到宋明理学晚期才真正完成对先秦儒学的回归。(参见劳思光《中国哲学史》第三卷上“宋明儒学总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可以看出,虽然劳思光主张一系三期之说,朱子和陆王的区分仍然是明显的。。这种区分的着重点在于,朱子强调终极之“理”的实在性和客观性,象山和阳明以主体之“心”为体,提出“心即理”,强调“理”的主体性和内在性。然而,如果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三者关于终极天理的实在性和内在性的具体论证,朱子、象山和阳明三者之间的承继关系以及更具体的分歧就会彰显出来,这正是本文的目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