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爱情是人类永恒主题,至于什么是爱情人们意见不一。20世纪法国意识流作家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描写了一场匪夷所思的爱情故事。无独有偶,同时代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也提出了同样惊世骇俗的爱情观。普鲁斯特如何描写爱情的?普鲁斯特写的爱情和弗洛伊德的爱情理论有契合之处吗?20世纪为何会出现普鲁斯特和弗洛伊德这样的大师?这些都是本篇论文致力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爱情;普鲁斯特;弗洛伊德;20世纪
引言
普鲁斯特是世界著名的意识流作家,他写的《追忆似水年华》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弗洛伊德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师,他创建的精神分析理论开拓了众多领域。两人对于爱情都做过与众不同的探讨,同为20世纪的人,他们的思想是否有所相通?
一、普鲁斯特笔下的爱情故事
马塞尔是在巴儿贝克认识阿尔贝蒂娜的,她给“我”投去了一种引起“我”浮想联翩的眼神,有一种让我“着迷”的风度。爱情的发生有很多种,日久生情亦或是一见钟情,马塞尔对阿尔贝蒂娜属于后者?马塞尔在回忆中思考过,为什么阿尔贝蒂娜会吸引他?他发现自己从阿尔贝蒂娜身上,看到了前女友希尔贝特的影子。普鲁斯特给出这样的解释,很容易让读者以为,阿尔贝蒂娜是借了西尔贝特的光才得以沐浴马塞尔的爱情阳光。事情真的如此简单?
在《女囚》中马塞尔看见倚在壁炉边上的阿尔贝蒂娜就心旌飘荡起来。弗洛伊德认为欲念是爱情产生的前提条件,没有巴黎壁炉边上的心旌飘荡,怎么会有之后的爱情爆发的夜晚?那夜,阿尔贝蒂娜跑来睡在旅馆,他们匆匆领略过那种神秘和肉感夹杂参半的乐趣。从两人相见相识到相知,起关键一步就是那夜,性奠定了两人的关系的实质。没有走这一步,马塞尔对阿尔贝蒂娜的感情是群体式的好感。因为最初的心旌飘荡,与其说马塞尔是对阿尔贝蒂娜本人有欲念,不如说是对她那群沙滩上的少女们都有感觉。由于那个晚上,马塞尔才将性的贯注集中在阿尔贝蒂娜的身上,而且性也伴随在他们相处的每一天。
整个恋爱过程,马塞尔遭受着“嫉妒”魔爪的撕扯。第五部的名字取作《女囚》不是没有深意的。谁是女囚?是阿尔贝蒂娜。是谁囚禁她?是马塞尔。为什么囚禁?是因为爱。如果嫉妒和占有能代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爱的话,我们无法无视马塞尔对阿尔贝蒂娜的深深的爱。善男信女都希望,马塞尔对阿尔贝蒂娜会一直这样深深的爱着。可是“我”从一开始就反复叫嚣不爱她了。马塞尔说他在巴黎一点都不觉得她漂亮,厌使在初识的巴尔贝克,这股厌烦就已经产生。马塞尔为自己辩驳,他认为爱情也烦的很,只有在她不在身边的时候,他才感到快乐。岂止是在后来的巴黎生活,纵许无非是一阵激动过后,那些搅得你心翻腾颠动的余波而已,他对她的余波早就消失殆尽了。诸如这样让我们不快的无爱宣言,在《女囚》中到处可见,这个真让人大跌眼镜。马塞尔对他亲身体会到的爱情的消失给出这样的解释:“爱情之所以不可能永恒,大约是因为回忆不可能始终真实,因为生命就是细胞的不断更新。”
在《女逃亡者》中,普鲁斯特更为残酷的展现马塞尔对阿尔贝蒂娜的爱情不但会变化消失,更会转移。马塞尔把他的爱转移到无数属于阿尔贝蒂娜的那个群体即小资产阶层的褐发女郎身上。他和安德烈在一起,他在威尼斯和女工偷情。马塞尔以为抱了一个女工就能和阿尔贝蒂娜的生活取得联系。作者在脚注中点到:我已不爱阿尔娜。之多在某些日子,当外面的天气改变或唤醒我们的感觉,重新沟通我们和现实贝蒂世界的联系时,我会联想到她而无限感伤。我在为一种不复存在的爱情而痛苦,正如截肢体的人遇到天气变化会感到截去的腿在疼痛。这种爱情“移情别恋”对于马塞尔一种“替代”。我的爱情与其说是对她的爱,不如说是我心中固有的一种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