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改革以来的成绩
据统计,北京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共有约4175人。其中,小学教师2747人,初中教师972人,高中教师456人。美术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96人,占美术教师总数的2.3%。2001年起,北京市美术学科逐年组织教师全员、多层级课改培训,连续13年组织市级层面教师教学设计展示活动,参与教师约2400人次,评选出教学设计一等奖280篇;2007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先后组织初中、高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系列展示活动。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实施的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带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随着课程意识的加强和对美术课程标准认识的深入,美术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选择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到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合,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师角色意识的改变,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式学习创设了较为宽松的环境。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尝试拓展教学空间,从课内走向课外,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从学科本身走向多学科融合,如美术与音乐的结合、新媒体艺术与美术教学的结合等,形成了丰富而生动的教学局面。
美术教师善于撷取传统文化精华,如彩塑京剧脸谱、毛猴制作技艺、皮影等北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学习活动展现“非遗”传人风采,引导学生感受“非遗”文化魅力,在美术课堂中观照、融合、生成、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优秀文化自信,提升其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此外,不少教师创造性地将手机应用软件引入教学,带给学生更加清晰、生动具有互动性的体验。将新媒体引入课堂教学不仅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更重要的是,它引领教师探索新媒体背景下艺术表达的新视角、新途径,不断拓宽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二)注重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与应用
核心素养语境下的美术教学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表现方法,表达自己所想、所感。电脑技术为学生的艺术创造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和广阔的空间。电脑美术课突破了传统绘画技能技巧的局限,提高了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等优势,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便捷的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北京市启动的“一十百千工程”,把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千余个社会资源单位,千名课外辅导教师、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引进校园,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学习收获共享、学习成果共享,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教学中积极落实“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德育目标
美术学科作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学科,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情趣,还要对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德育渗透。《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北京市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力求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美术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优秀的思想品格,促进了德育目标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