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绩效预算—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理性选择
(一)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绩效预算呈现新特点
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制度,是指政府依据其需要实现的职能和施政计划,确定实现计划所需要的支持经费,并评估和测量某项支出计划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效果和业绩。
绩效预算制度产生在特定的环境下,符合新公共管理所倡导的理念。
首先,绩效预算是在世界各国政府陷入财政困境、行政效率低状态、预算支出庞大、资金浪费严重等大背景下孕育产生的。它是以新公共管理的核心绩效为目标的预算制度,更加强调政府投入产出的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实用和长远利益性。
其次,绩效预算在新公共管理理论影响下引入了更多的理性因素。它注重对政府管理的改善,帮助政府项目的实施者明确组织目标,监督项目计划的实施绩效,更好地了解项目的结构和运作方式,完善政府内部控制,并为下一次预算做准备。绩效预算还改善了政府内部与外部参与者之间的沟通。由于制定了明确的预算项目目标和绩效目标,政府管理者们能够有效地与上级领导、立法机关以及公众们进行沟通,使他们在理解政府绩效目标的基础上,给予政府充分积极的支持。
再次,与传统预算相比绩效预算更加透明化,它对每一个政府项目、预算支出及其绩效度量的信息都给出描述,并公之于众,提高了政府管理和运作的透明性,将政府预算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从预算的具体操作分类上来看,绩效预算是通过对预算绩效进行分类来衡量预算支出的效益,这和传统预算是以具体用途来分类有所不同;
(二)绩效预算制度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契合点
学者休斯认为,新公共管理理论出现所带来的变化,并不仅是一种改革或管理形态的变化,而是政府角色与市民关系发生了本质变化,一个公共部门管理的新典范已然呈现。那么,绩效预算制度在新公共管理时代孕育,作为新公共管理制度改革的中心任务之一,它以新公共管理运动所倡导的理论体系为依据,在变革传统预算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优势,二者之间有着深刻的、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1.以绩效为联结核心
绩效预算与传统预算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把市场经济的基本理念融入到公共管理之中,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政府提供公共品的成本,提高了财政支出的效率。这种追求绩效的理念与新公共管理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不谋而合的,即:依据经济、效率、效能等标准来衡量组织的成就;发展绩效指标,使组织的成就能够被加以比较和测量,并据此提供的信息作为未来进一步决策的参考。]这样一个特点在日后被著名学者芬维克逐渐发展成为著名的3E评价理念,即:经济性(Economy )、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能性(Effectiveness ),它构成了预算绩效评价的核心内容。根据3 E,理论的要求,绩效预算首先表现在政策制定方面对政府预算支出的严格控制,根据支出项目的轻重缓急决定其优先顺序;其次,在项目实施操作方面,重视各项目的绩效,将执行情况与个人责任相结合;最后,在项目信息反馈方面,建立标准的绩效评价系统、高效的预算信息系统等,保证将充分、真实、有效的信息及时反馈给组织,以便作为下个预算周期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