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的模型5是被解释变量(技术创新能力)对控制变量的回归。模型6是被解释变量(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对控制变量和自变量(结构洞)做回归(回归系数显著,p<0.05),模型的F值明显增大。因此,与模型5相比,模型6增加解释变量(结构洞)后,模型拟合度得以优化,R2也增大,R2增加了19.5%(p<0.05),表明结构洞对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
表5的模型7是中介变量(免费释放)对解释变量(结构洞)做回归(回归系数显著,p<0.05)。模型8是被解释变量(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对解释变量和中介变量(免费释放)进行回归(回归系数显著,p<0.05),模型的F值明显增大,与模型6相比,R2也增大,R2增加了2.3%(p<0.05)。也就是说,模型8在模型6的基础上增加中介变量免费释放后,对被解释变量(技术创新能力)的解释能力迅速提升,这也意味着免费释放的中介作用显著。在模型8中,被解释变量(技术创新能力)对解释变量(结构洞)和中介变量(免费释放)的回归系数显著(p <0.05)。也就是说,免费释放在解释变量(结构洞)和被解释变量(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假设2d得到支持。
五、理论贡献与管理意义
(一)理论贡献
本项研究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创新网络结构洞是否影响企业的技术能力,以及如何作用于企业的技术能力这两个问题,重点探讨了输出型开放式创新在结构洞与企业技术能力的关系之间所发挥的中介作用。具体来说,本文可能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理论贡献:
第一,本文从结构洞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创新网络与企业技术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创新网络的结构洞对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结构洞的存在表明创新网络内部成员之间存在着非冗余联系(Burt,2004),结构洞是信息流动的缺口,结构洞的联结方式使后发企业排除了冗余信息,减少了因冗余信息而带来的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占据结构洞,获取更多非冗余性的技术知识和多样化的创新资源,提升自身的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同时,结构洞赋予了企业快速获取新信息的能力,使企业能够及时接触各类市场信息,敏锐感知潜在的机会和风险,提升技术创新绩效。因此,创新网络的结构洞对企业的技术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二,本项研究引入了输出型开放式创新作为中介作用机制,深入分析了结构洞与企业技术能力“关系黑箱”内部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结构洞通过授权和免费释放作用于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输出型开放式创新是指企业将自身有价值的创意、知识和技术输出到组织外部,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过程由其他组织完成(Chesbrough, H.W. & Crowther .A. K.,2006)。输出型开放式创新主要包括授权和免费释放两种类型,前者是指企业通过将自身的研发成果出售或者授权给其他组织的方法,来实现新创技术和创意的商业化的过程;后者是指企业将内部的技术知识、创新信息和资源无偿输出到外部环境中,而不追求任何直接的经济回报。
拥有创新网络结构洞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控制优势”,通过实施输出型开放式创新(授权、免费释放),不仅可以将自身无法完成的商业化技术项目转让给外部合作伙伴进行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而且还可以促进内部冗余的创新成果快速实现商业化。技术创新成果的对外授权或者免费释放可以使企业保持与外界其他组织的频繁互动,增进创新网络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意愿,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主导或参与制定产业标准的机会,从而提升企业在产业技术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