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人类对安全的关注是国际关系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社会动力。可以说,什么是安全、安全怎样获得及如何保持的问题,是不同国际关系理论流派都无法回避的领域。现实主义强调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认为国家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追求权力和安全。自由主义认为制度可以帮助国家确定利益和规范国家行为,从而有助于克服国际无政府状态。建构主义则确立了以行为体行为的文化内容为主的社会实践在建构国际安全结构中的地位,实现了文化和认同对安全理论的回归。比较不同国际关系理论时安全问题的认知,最大的意义事实上是为我们区分了安全作为一个学术议题存在其应有的外延和领域。
[关键词]安全观 现实主义 自由主义 建构主义
人类对安全的关注是国际关系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社会动力。可以说,什么是安全、安全怎样获得及如何保持的问题,是不同国际关系理论流派都无法回避的领域。对国际关系理论中安全研究的梳理,既具有极强的现实紧迫性,又是比较分析国际关系理论发展脉络的一个很好视角。
一、现实主义安全观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关于安全的认识可谓源远流长,其安全思想极其广阔和多样,构成了安全研究中最为广泛的分析视角。作为安全研究中长期占据支配地位的理论范式,无论是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还是新古典现实主义,都把安全问题作为其关注的中心问题,认为国家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追求权力或安全。
(一)古典现实主义
古典现实主义的几个核心假设是:第一,国际体系以国家为基础,国家是国际体系中的主要行为体;第二,国际体系的本质是冲突,即无政府状态下国家争夺权力的斗争;第三,各国拥有合法主权,但因实力的大小不同而有强国和弱国之分;第四,国家是统一的行为体,对外政策独立于国内政治;第五,国家是根据国家利益进行决策的理性行为体;第六,权力是解释和预测国家行为的最重要概念。
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古典现实主义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对权力的追求是一种自然倾向,国家在国际上以追求权力与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它主张通过均势与结盟等战略来寻求安全,通过增强自身的军事经济实力,削弱对手而获得安全。在摩根索看来,利益是政治的实质,而以权力定义利益的核心概念是普遍适用的。国家的所有动机都可以归结为一点,即获得、维持并增加权力。
由于国家是权力或最大安全的追求者,而整个国际体系具有一种自助性质,即国际社会没有一个权威的政府,国家彼此皆为潜在的敌人,必须通过增强自身的军事实力削弱对手而获得安全,从而使每个国家都处于戒备状态。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根本性问题:一国为确保自身安全所做的努力,到何种程度会被别国视为安全威胁?一国的安全感必须以另一国的被威胁感为代价吗?由于国家之间的相互信任度很低,一国无法确定他国以防御为目的的军备建设会不会转化成进攻的能力。因此,国家会加强军备以寻求安全优势。这种国家之间的相互猜疑将导致军备竞赛,形成国际体系的特征——安全困境。
“安全困境”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约翰·赫茨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他认为,安全困境是一种社会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中,当权力单元(国家或民族国家)共存时会发现不存在凌驾于它们之上、能规范其行为和保护其免受攻击的权威。在这样的条件下,从相互怀疑和相互恐惧而来的不安全感迫使这些单元为寻找更多的安全而进行权力竞争,由于完全的(绝对的)安全始终无法最终求得,所以只能导致自我失败。作为一种结构性观念,英国历史学家赫伯特·巴特菲尔德将之称为“霍布斯式的恐惧”,认为安全困境的核心问题就是国家间的恐惧感和不信任感。对于如何缓解和摆脱安全困境,古典现实主义者持比较悲观的态度,安全困境被认为是无政府国际体系的根本特征,国际社会只能对其加以改良,而无法从根本上予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