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建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但高职学生就业与用人单位需求仍存在着结构性矛盾。要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多方协同推进深入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改革,高职院校从校企合作、专业和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等方面改革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就业相关主管部门整合职业指导力量,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以缓解就业结构矛盾。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社会认可度;体制改革;社会发展;就业指导
2000年以来的,国家和我省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关于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政策和文件,表明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为高职教育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同时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推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壮大。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福建省高职院校共有54所,在校生达27.87万人,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具有一定规模,为各行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专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形势喜人。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于2014年5月发布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指出,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为78.1%,高于“211”(包括“985”)重点大学的75.5%。尽管高职初次就业率高于本科,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高职学生就业有市场,不是所有的高职学生就业都有市场,部分学生仍然就业困难,很多企业却忍受着技工荒,其中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教育蓝皮书》同时指出,高职招生规模下降。2012年,高职(专科)院校招生255.0万人,比上年减少2.9万人(1.1%)。此外,高职在校生数、招生数全部开始下滑。从不同省份来看,2009~2011年,全国有15个省市高职招生数保持了增长,另外16个省市全部出现了下降的情况,在16个出现高职招生人数下降的省市中,有9个省市下降幅度在6%以内,其中包括福建(-0.61%)。《教育蓝皮书》还指出,高职专业重置率较高,财经类、电子信息类、文化教育类等重置率在60%~80%。
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旺盛,而福建省高职院校的招生数量开始下滑,同时,部分高职专业重置率过高,学生所学非所需、学校所办非所要。
一、造成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原因
(一)企业需求旺盛,高职招生却下滑
企业需求旺盛的同时,福建高职院校的招生数量开始下滑,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社会对高职教育存在偏见,认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是“二等学生” 。部分家长把高职作为年纪较轻的孩子的青春避难所。
而即便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在各种学位的获得上有着无缝对接,但是一些用人单位,仍会看求职者的第一学历,是本科还是专科,是名校还是普通学校。有些人,因为第一学历不甚理想,即便后来的学历光鲜亮丽,也往往会遭遇到一些用人单位的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