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消费视角,研究中国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收入现状对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作用并剖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收入通过生态食品需求协同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隐性食品安全对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产生直接推力,而显性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收入状况对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作用,表现为直接和间接推力并行。中国当前现实存在两类矛盾:其一,消费者收入提高对食品安全诉求提升与食品安全危机频发的矛盾;其二,消费者对生态食品消费诉求提升与中国收入分配现状下消费者生态食品支付意愿不高、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前者对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后者则主要起制约作用。
关键词:食品安全;生态食品需求;高效生态农业
一、引 言
消费者收入水平决定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健康和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食品安全事关消费者的健康和生活品质。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事件丛生,食品安全的警钟不断被敲响,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所做的调查,65%的受访者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据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2014年发布的调查结果,中国民众对食品安全满意率仅为17.8%。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也催生了中国学术界的研究热情,相关研究成果逐年增多,如图1所示。中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与富裕起来的人民对生活品质日益提高的追求形成一对“显眼”的矛盾。食品的源头是农业生产,虽然食品供应链条环节众多,但其根基是农产品的安全生产,而现代“石油农业”因其对化肥、农药、除草剂、添加剂等的过度依赖,从源头上就为食品安全埋下了危机。近年来,消费者追求“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生态食品”等的趋势,也显现出消费者对“石油农业”的担忧,同时也促使高效生态农业日益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习近平主席(2007)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撰文指出:“高效生态农业是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特性,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耦合的现代农业。”[1]高效生态农业因利用自然生态原理组织生产,不但迎合人们对食品安全、食品品质及生态环境的诉求,更因能解决“石油农业”所带来的不可持续问题,而广受重视。然而,高效生态农业在中国推进的现实告诉我们,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消费者对生态食品的需求是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基于此,拟从消费视角①,围绕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收入两个关键因素,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研究它们对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作用机制,从而为更好地推动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现有文献大量涉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选择意愿进行微观研究,而方法也大多采用表述性偏好法,通过选定某一类或几类食品对消费者进行调查分析。Buzby(1995)研究了葡萄农药残留的消费者支付意愿、Boccaletti和Nardella(2000)研究了无农药残留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意大利消费者支付意愿、Cicia等(2002)研究了有机食品的消费者偏好问题、周应恒等(2006)以低残留青菜为例研究了江苏省城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支付意愿,此外靳明等(2007)、张海英等(2009)、刘宇翔(2013)、郭艳艳(2013)分别选定不同的对象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支付意愿进行了研究,他们普遍得出的结论是消费者愿意为生态食品支付更高的价格。也有研究涉及消费者收入对食品安全需求的影响,如刘军弟等(2009)研究了影响食品安全支付的因素,结果显示消费者收入水平是影响生态食品购买的重要因素。众多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消费者收入、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均会影响消费者对生态食品的需求,一般消费者也愿意为生态食品支付更高的费用。由此可见,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以食品安全为纽带的生态食品需求作用力能够推动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但它如何作用于高效生态农业,中国的现实情况又是怎样,是目前研究较少涉及的问题。
二、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对高效生态农业的推动作用
按照食品安全问题是否被明确认知,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分为显性安全问题和隐性安全问题,就表现出来的形式不同,显性安全问题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展示出来:其一,直接造成食物中毒或造成某种疾病;其二,短期内对人体健康或许造成了明显影响或许没有直接影响,但事件遭到媒体曝光,为人所熟知,成为食品安全事件,两类问题具有一定的重合性,但在反映食品安全问题上可以起到互为补充的作用。这两种显性问题分别通过中国食物中毒情况统计和媒体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对比分析。隐性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由现代“石油农业”模式下,对化学品的过度依赖而产生的潜在食品安全问题,可以通过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等投入量的对比进行分析。